网站总访问量:1169336

新闻中心

首页 新闻中心 IGBT模块失效有哪些原因?保护方法有哪些?

IGBT模块失效有哪些原因?保护方法有哪些?

分类:行业资讯    发表时间:2019-09-11    点击量:2239

IGBT模块失效有哪些原因?保护方法有哪些?

  IGBT模块失效其主要原因是集电极和发射极的过压或过流,以及栅极的过压或过流。外界干扰或自身系统损坏都能引发上述原因,如:电力系统分布的杂散电感、电机感应电动势、负载突变等一些系统内部所引发的过电流、过电压;又或者是电网波动、电力线感应、浪涌等来自外界的干扰。这些都能对IGBT模块造成损坏,从而使IGBT模块失效。本文将详解IGBT模块的失效原因,并给出有效保护方法。

  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引起IGBT模块失效的原因,大致有以下几点:

1、器件过热损坏集电极。电流过大引起的瞬时过热是其主要原因,散热不良又会导致其热量无法迅速发散,最终持续过热会损坏IGBT模块。如果器件持续短路,大电流产生的功耗将引起升温,由于芯片的热容量小,当温度迅速上升超过硅本征温度时,器件就会失去阻断能力,栅极控制将无法保护,从而使IGBT模块失效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一般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为125℃左右。

2、超出关断安全工作区引起擎住效应而损坏。擎住效应分为静态擎住效应和动态擎住效应两种。IGBT由PNPN四层构成,因内部存在一个寄生晶闸管,当集电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,则能使寄生晶闸管导通,门极失去控制作用,形成自锁现象,这就是静态擎住效应。IGBT模块发生擎住效应后,集电极电流增大,产生过高功耗,导致器件失效。动态擎住效应主要是在器件高速关断时,电流下降太快,dvCE/dt很大,引起较大位移电流,也能造成寄生晶闸管自锁。

3、瞬间过电流。IGBT模块在运行过程中所承受的大幅值过电流,除短路、直通等故障外,还有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、缓冲电容器的放电电流及噪声干扰造成的尖峰电流。这些瞬间过电流虽然持续时间较短,但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,也会增加IGBT模块的负担,可能导致IGBT模块失效。

4、过电压会造成集电极、发射极击穿或栅极、发射极击穿。

IGBT模块保护方法

发生过流情况时,IGBT模块需维持在短路安全工作区内。IGBT模块能承受的短路时间与电源电压、栅极驱动电压以及结温都有关系。为防止由于短路故障而造成IGBT损坏,必须要有完善的检测与保护环节。一般的检测方法为电流传感器和IGBT欠饱和式保护。

1、立即关断驱动信号

在逆变电源的负载过大或输出短路的情况下,通过逆变桥输入直流母线上的电流传感器进行检测。当检测电流值超过设定的阈值时,保护动作封锁所有桥臂的驱动信号。这种保护方法最直接,但吸收电路和箝位电路必须经特别设计,使其适用于短路情况。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造成IGBT关断时承受应力过大,特别是在关断感性超大电流时, 必须注意擎住效应。

2、先减小栅压后关断驱动信号

IGBT的短路电流和栅压有密切关系,栅压越高,短路时电流就越大。在短路或瞬态过流情况下若能在瞬间将vGS分步减少或斜坡减少,这样短路电流便会减小下来,长允许过流时间。当IGBT关断时,di/dt也减小。限制过电流幅值。